7月4日,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经济与城市发展论坛上,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信息政策所发布《加快工业数据应用 筑牢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产业根基——基于2024年工业领域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典型实践案例集》。
报告以风险投资、IPO、并购交易、新三板挂牌、市值监测等角度为切入点,阐述了202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投融资总体情况,对2025年面临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为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2024)》从全国整体、区域、行业成效等多个维度,系统呈现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全景,并提出两化融合发展“十大现状研判”与“十大趋势展望”,为“十四五”收官总结、“十五五”开篇布局提供借鉴参考。
《亚太地区数字营商环境发展报告》发布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生产要素,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资源,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深入推进,数据领域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加速涌现,对经济社会的乘数效应持续释放,我国海量数据与丰富场景优势正转化为经济增长新动能和国家竞争新优势。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之际,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之时,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必将赋予网络安全新的使命任务。面对新的国际竞争格局和发展形势,保障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需要顺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以保障制造强国、网络强国为主线,以工业领域网络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为目标,构建与数实融合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安全保障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护航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型工业化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网络安全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持续凸显。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保险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启动首批次网络安全保险服务试点,立足护航新型工业化网络安全,聚焦发挥金融服务在网络安全保障中的作用,有力促进网络安全服务模式创新,对推动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为科技服务业发展锚定了方向。科技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一环,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科技服务连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加速了科技成果由实验室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新形势下,推动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构筑覆盖全链条的科技服务生态,进一步提升产业科技成果供给能力,能够将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最大增量,为新型工业化持续赋能。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高质量数据集是通过系统性筛选、清洗、标注、增强合成、质量评估等环节形成的标准化数据产品,具有格式统一、质量可控、场景适配性强等特点,是驱动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科学研究、数据挖掘及检验检测的核心要素。工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柱,同时也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主阵地,加快开展工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是支撑“人工智能+”在工业场景落地,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提高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的新时代护城河。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因其高效便捷而被广泛使用,并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从机场、火车站的快速安检,到小区门禁系统的便捷出入;从移动支付的刷脸认证,到学校课堂的考勤管理,这项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极大地提升了社会运行效率。“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入景区、“刷脸”进小区等生活中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越来越常见。然而,人脸识别技术在广泛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有利于推进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