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官方微信
所在位置: 首页 > 科研动态

发布 | 《大模型2.0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智能体加速普惠千行万业

时间:2025-04-07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模型产业的发展,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标准所、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TC573)、《数字化转型》期刊和联想集团联合编纂的《大模型2.0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今天正式发布。

  

本报告通过对我国大模型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进行了全景式扫描,并通过大模型的实际应用现状分析,提出了大模型发展2.0的产业论断,并对大模型的产业和行业应用提出了具体的方法论,对我国的大模型产业发展总结了经验。

本《报告》的发布,引发产业各界关注。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点,我国大模型产业正从技术突破迈向场景深耕。作为长期参与人工智能政策设计的行业资深专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常委兼战略总体组副组长刘九如认为《报告》发布正逢其时!

  

           “数字化建设迎来新篇章,大模型技术的智能之钥,只有扎进千行百业,重塑产业格局,释放无限可能,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在“全栈AI”战略框架下,头部科技企业正成为大模型落地的关键推手。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总经理戴炜分享如何通过科技赋能中国智能化转型。

“大模型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AI技术正处在迈向场景落地的关键阶段。在近年的技术探索和产业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大模型技术已经成为驱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引擎。

联想始终坚信,混合式人工智能是必然路径。因此,联想进行“全栈AI”战略布局,推出“一擎三箭”引领AI解决方案及服务。其中,“一擎”是指擎天智能IT引擎,“三箭”则是以擎天为基础,面向政企、中小企业和消费三个客群提供解决方案与服务,加速产业、企业和个人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

大模型产业进入2.0阶段,跨越AI落地“最后一公里”还需生态共进。联想发起“擎天生态联盟”,联合ISV与行业伙伴,推动技术普惠与场景创新。

未来,联想方案服务将持续以智能化全周期服务,将技术势能转化为产业动能,与各界共创“AI for All”的新时代。

本《报告》的诞生凝聚了产研政多方智慧,其核心成果将为行业和企业提供决策指南。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标准所副所长窦克勤对《报告》发布的背景和意义做了阐述。

技术迭代与商业闭环并重,应用落地与价值深挖进入深水区。中国软件行业协会CIO分会秘书长李圆从企业决策者的智能化转型实践出发,解构如何多方协作,打通大模型“最后一公里”。      

技术价值最终要回归产品和服务创新。联想中国方案服务业务群“擎天”AI技术中心高级总监顾旭光,对联想全栈AI服务全链条与全场景的智能化实践和如何加速智能体在千行万业落地进行了分享。   


《报告》作为国内首个系统定义并完整阐述大模型2.0的行业研究成果,首次提出大模型发展已经进入了以规模化商业应用为标志的2.0阶段;智能体已经成为当前大模型应用与落地的重要方式。《报告》还通过案例详细介绍了大模型技术为企业经营管理与业务创新带来的改变。《报告》从领域与行业等多个维度精选了智能化场景典型实践,并从实践中总结提炼出方法论,旨在成为大模型快速落地的产业参考指南。

《报告》的部分核心内容如下。

 1.大模型进入2.0阶段  人工智能技术规模商业化

在大模型1.0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快速迭代发展并且逐渐成熟,为大模型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在2.0阶段,在大模型能力快速增强,算力门槛与成本的大幅降低的背景下,大模型技术进入规模商业化。个人和企业用户初步形成付费意愿,越来越多的大模型赋能产品和服务被采购,产业不断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几乎所有企业与组织都积极探索大模型技术路线为企业带来的创新与变革,大模型开始加速渗透到千行百业的场景中。

在大模型2.0的发展阶段,是AI技术迈向场景落地的关键阶段。大模型将快速驱动社会进行智能时代,大幅提升个人生产力,推动企业向全栈智能化发展。在这个阶段,大模型在技术、商业化应用、产业等层面均出现了显性变化。调研发现,推动大模型在企业的应用,不是通用大模型或基础大模型服务提供商,而是行业解决方案服务商逐渐走向前台。

 2.激发新潜能 智能体成大模型应用落地重要承载

智能体是当前大模型应用与落地的重要方式。不过,由于大模型改变了企业应用架构,企业的应用需要重构。

同时,研究团队在《报告》调研过程中发现,大模型应用落地正在重塑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将全面改变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


大模型在企业的典型场景应用,表明大模型在企业数字化重构以及提升生产力创新方面的关键作用,能够为企业智能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新的发展动能。

 3.“4+5”方法论加速千行万业智能化升级

为了更好地推动大模型在产业落地,《报告》总结了企业构建大模型实现应用需要的“4+5”方法论——“4”是指四个关键步骤,“5”是基于场景构建智能体。四个关键步骤是:大模型选型,选择算力并部署,选择智能体开发平台及运营等工具平台,企业大模型及智能应用的运营与运维。在选择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及运营和管理等工具平台时,建议采用“五步法”来开发智能应用场景,通过定场景、轻量微调、开发插件、知识整理和提示词生成的“五步走”方法落地大模型能力。

 从制造车间到手术台前,从城市治理到田间地头,可以看到AI技术正在重构产业逻辑,大模型应用如雨后笋般出现。在宜昌,城市超级智能体打造智慧治理标杆,推动城市精细化运营和可持续发展;在河南某市教体局,AI 智能体以及行业大模型围绕“教学评管考”五大场景,实现 18个大模型实践应用。这些实践不断印证,当大模型与产业场景深度耦合,便能催生跨越式质变——不仅是效率跃升,更是价值创造范式的革新。

当前,大模型的星火正在点燃数字宇宙的苍穹,智能体的浪潮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重塑千行万业,希望《报告》的研究成果能够为其添砖加瓦,驱动产业智能化的史诗级跃迁!

完整报告内容,可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来源:标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