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智库成果

《亚太地区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成果发布

时间:2025-10-28

10月24日,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在琼成功举办“APEC实操创新型人工智能人才培养研讨会”。中心信息政策所联合同道猎聘集团发布《亚太地区人工智能人才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人工智能时代,培育人工智能人才成为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的有效途径,是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的必然选择、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有力抓手,也是扩大就业创业规模的关键举措。《报告》认为人工智能人才是具备相关领域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理论研究、技术开发、应用落地、产业融合和治理监管等工作的各类专业人员的总称,并将人工智能人才划分为研究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三类。《报告》系统梳理了APEC经济体人工智能人才培育的经验做法,重点分析了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态势特点。

从经验做法来看,APEC经济体近年来主要通过四种主要方式积极培育人工智能人才。一是完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顶层设计,明确人才核心地位,积极推出专项政策或成立专门机构。二是贯穿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构建全学段人工智能教育体系。三是开展多层次人工智能技能培训,推动社会多元主体协同开展培训,并加强评价认证。四是充分发挥国际组织关键作用,架构亚太地区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总体顶层设计,推进各经济体积极开展务实合作。

从发展态势来看,当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发展呈现六个主要特点。一是我国积极推进全学段、全社会人工智能教育,以及劳动者人工智能能力建设。二是人工智能人才呈现学历更高、更年轻的特征,30岁以下人员占比达45.8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高达83.38%。三是技术研发和商业应用协同发展。算法工程师岗需求占比最高,非技术型岗位需求同样占据重要位置。四是研究型和技术型人才薪资远超平均水平,架构师等底层技术职业的平均年薪超过人工智能行业平均水平。五是研究型和技术型人才高度紧缺。六是人工智能技术已突破行业边界,其人才吸引力辐射范围远超传统行业。

《报告》还指出亚太地区在人工智能人才培育方面面临高端研究型人才稀缺、人才培养资源不足、人才培养滞后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制约我国和亚太其他经济体人工智能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报告》提出要重视高端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完善人工智能人才教育体系、加强产教融合实操人才培养、构建国际人才留引机制、着力提升后发地区人工智能人才培育能力等建议,推进亚太地区人工智能创新发展。



  来源:信息政策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