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会议
时间:2021-04-20
1934年12月13日,中央红军从通道出发,兵分两路向黎平进军,突破黔军防线,于15日攻占黎平县城和老锦屏。此时的红军虽然对进军路线做了调整,暂时甩开了国民党追兵,解了燃眉之急,但却没有从根本上统一思想认识,自渡过湘江后关于红军前进方向的争论仍然没有结论。一些人仍然坚持北上、到湘西去的错误观点。
在这样的形势下,12月18日,在黎平县城翘街上一个名为“胡顺荣”的商铺里,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次会议,史称“黎平会议”。这是通道会议之后,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一次更为重要的会议。
黎平会议的参加者有:周恩来、博古、毛泽东、陈云、刘少奇、李德等。会议讨论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会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主持会议的周恩来采纳了毛泽东的意见。与会大多数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原定计划。决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但政治局认为深入黔西、黔西南及云南地区,对我们是不利的。我们必须用全力争取实现自己的战略决定。”决议还指出:“在向遵义方向前进时,野战军之动作应坚决消灭阻拦我之黔敌部队。对蒋、湘、桂诸敌,应力争避免大的战斗,但在前进路线上与上述诸敌部队遭遇时,则应打击之,以保证我向指定地区前进。”决议最后说:“为着保证这个战略决定之执行,必须反对对于自己力量估计不足之悲观失望的失败情绪,及增长着的游击主义的危险。”会议还决定在适当的时候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以便审查黎平会议的决定和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及长征以来军事指挥上的经验教训。
黎平会议最后确定了向贵州转兵的战略决策,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党中央采纳,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使红军争取了主动。黎平会议是长征以来具有决定意义战略转变的关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