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战役
时间:2021-04-27
1946年7月13日至8月31日,面对进攻华东解放区的国民党军,粟裕指挥华中野战军同优势敌人连续进行七次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占进犯苏中解放区总兵力的40%。战役结束后,延安总部发言人盛赞了这七次作战,称这一战役为“七战七捷”。
对国民党全面内战的反击
1946年6月,国民党政府撕下和平的伪装,悍然发动内战,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在华东地区,国民党军将进攻的重点直指毗邻上海、南京的苏皖解放区。他们纠集11个整编师、31个旅,共27万兵力,采取“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步压缩”的方针,以淮北为重点,以淮阴、淮安为主要目标,发起全面进攻。7月,国民党首先以5个整编师、15个旅的兵力,由泰州至南通一线,向苏中地区扑来,企图一举消灭华中野战军。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根据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我军准备在国民党进攻后出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7月13日,中央军委致陈毅、张云逸等的电报中指示:待敌向我苏中苏北开展进攻,我苏中苏北各部先在内线打起来,最好先打几个胜仗,看出敌人的弱点,然后我鲁南、豫北主力加入战斗,最为有利。
连续作战,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分为两个阶段。7月13日至8月3日为战役第一阶段。华野主力第一师、第六师和第七纵队于7月13日分头向宣家堡、泰兴城发起攻击(第一战),激战至15日拂晓,歼敌整编第八十三师第十九旅大部,初战告捷。接着,华野主力转兵东向,直插如皋以南,经过18日、19日和20日3天激战,取得如南战斗(第二战)胜利,歼敌整编第四十九师师部、第二十六旅全部和第七十九旅大部。之后,华野将主力第一师、第六师撤至海安东北地区休整。7月30日,国民党军以7个旅5万之众进攻海安。华野七纵3000余人在海安及外围地区实施运动防御,与敌连续奋战四昼夜,至8月2日战斗结束,歼敌3000余人,取得海安防御战(第三战)的胜利。
8月10日至27日为战役第二阶段。8月10日、11日,华野主力突袭李堡(第四战),歼敌整编第二十一师七旅全部和敌整编第四十九师第一〇五旅旅部以及第三一四团。8月21日晚至8月22日,华野主力出其不意攻击丁堰、林梓(第五战),歼敌5个大队以及整编第二十六旅残部一个营。在邵伯防御战(第六战)和如黄公路遭遇战(第七战)中,又歼敌第九十九旅、第一八七旅全部以及第七十九旅的一个团和整编第二十五师2000余人。
集中优势兵力歼敌的典范
苏中战役,是全面内战爆发后华中野战军与国民党军在华东地区进行的一次较大规模的战斗。粟裕成功运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制定的作战原则,显示出杰出的指挥艺术。根据战场矛盾的主次、轻重、缓急,一仗一仗地打,一个一个突破。毛泽东高度评价了苏中战役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1946年8月28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致各战略区首长电,通报粟裕、谭震林部的作战经验时指出:我军主力只有十五个团,但这十五个团是很充实与很有战斗力的,没有采取平均主义的补充方法。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打敌一部(例如八月二十六日集中十个团打敌两个团,八月二十七日集中十五个团打敌三个团),故战无不胜,士气甚高。
来源:学习强国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