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
时间:2021-04-12
林伯渠(1886-1960),原名林祖涵,1886年3月20日生于湖南临澧。他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卓越的领导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延安五老”之一。林伯渠早年加入同盟会,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经李大钊、陈独秀介绍加入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一批党员。他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为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林伯渠在填写履历表或回忆参加革命的历史时,曾多次提到,他是“感于国内广大劳苦群众之受压迫与受十月革命之影响”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这是他对自己入党初心的解释。林伯渠又说:”从自身的经历中,也体验到一个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他所走向的是共产主义的道路。辛亥革命前觉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经过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还是那样的遥远,于是慢慢地从痛苦的经验中,发现了此路不通,终于走上了共产主义的道路。这不仅是一个人的经验,在革命队伍里是不缺少这样的人的。”
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边区遇到了粮食短缺、经济紧张等严重困难,为此,党中央号召开展大生产运动。为了使党的号召在边区得到认真贯彻执行,林伯渠拟定了个人生产节约计划,一是从农业生产上,完成细粮二石交粮食局;二是收集废纸交建设厅;三是自1944年1月25日起戒绝吸外来纸烟;四是棉衣、单衣、衬衣、鞋袜、被褥、手巾、肥皂,完全不要公家供给。林老言行一致,订出计划就严格执行。
1949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后,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转移,林伯渠又为自己拟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作风的《入城守则》,主要内容是:不做旧诗;不持手杖;不吸纸烟;每天挤时间读书报;每天挤时间散步;尽可能地接近实践与实践。六条“守则”充分体现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执着的精神追求。毛泽东曾经称赞林伯渠:“在历史进程中,你总站在革命的最前线。”
林伯渠始终不忘自己对党和人民的初心承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1949年10月1日,由毛泽东亲自选定,林伯渠担任开国大典主持人,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
来源: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