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登录
| 官方微信
所在位置: 党史学习 > 人物长廊

吴玉章

时间:2021-04-12



        吴玉章(1878-1966),1878年12月30日出生,四川荣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新中国教育的开拓者。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和辛亥革命,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1928年到1937年,由党派往苏联、法国和西欧工作,参加过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1938年回国后,历任陕甘宁边区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等职,早在上世纪40年代就同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谢觉哉一起,被誉为我党著名的“延安五老”。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主任,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12月12日因病去世。
        自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者起,吴玉章便积极投身到革命运动中,历经北伐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等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节点,逐渐成长为一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更重要的是,自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走上新的革命道路时起,吴玉章的共产主义信仰就从未改变。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曾以吴玉章是“老同盟会、国民党的老前辈”为由劝诱他“回到国民党来”。对此,吴玉章明确表示:“我加入共产党是相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深知只有共产主义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对于这一点,我是不动摇的,决不会二三其德,毫无气节的!”
        吴玉章在艰苦朴素的作风方面为后人作出了表率。他在大革命时期用的一条毛毯、一个文件箱以及延安时期用过的一套粗呢衣服和一件羊皮袄,一直用到他去世。他接待外宾时常穿的一件大衣,也是早在大革命时期添置的,解放后几经翻改。平时接待宾客,需要衣着整齐一些,而一回到家里,他总是只穿旧便服。他的内衣、袜子大多是补丁加补丁;一条毛巾用得实在无法再用了,仍舍不得更换。至于饮食更是简单,用他自己的话说,有饭吃就行了。
        1958年3月,吴玉章在回家乡视察工作时,听说当时荣县的教育还很落后,适龄儿童入学率很低,便指着自己家的住宅对陪同的县委书记说:“我们共产党人没有私有财产,我这些房子就交给你们办一所师范吧。”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毛泽东同志曾这样评价吴玉章说,“我们的吴玉章老同志就是这样一个几十年如一日的人。”
        1960年5月他以80多岁的高龄,写下一首“自励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88岁高龄的他还时常登上讲台给人大师生讲党史。吴玉章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革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青年,真正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

  来源:学习出版社 《永远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