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尽美
时间:2021-04-20
王尽美(1898-1925),原名王瑞俊,山东省诸城市枳沟镇大北杏村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山东党组织最早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党的创建和早期革命活动中,做出了卓越贡献。
王尽美出生在一个贫苦的佃农家庭,到了上学的年龄,因家贫如洗,只能到学堂窗子底下偷听私塾先生的讲课。后来在本族亲人的关怀下考上了本村开办的初级小学,因为表现良好当上了大学长,学校免去了他的学费。后来又考上高小,直到毕业回家务农,挑起了家庭生活重担。
王尽美在求学的道路上,并没有满足旧式学堂提供的教育内容,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18年,20岁的王尽美在奶奶、母亲支持下凑了一块银元,离开家乡继续求学,顺利考入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在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习期间,王尽美开始接触革命党人,涉足革命活动,在五四爱国运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带领山东的学子与北京等地的活动遥相呼应,成为山东学生联合会的领袖人物。
随着五四运动的广泛开展,全国各地的学生组织已经与北京各院校的学生会建立联系,进行联合斗争。王尽美作为山东学生运动的领导人物前往北京等地交流工作,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认识了李大钊,最终在革命实践活动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王尽美、邓恩铭在李大钊具体指导下积极准备,于1921年春天在济南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在齐鲁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1921年,王尽美作为代表参加中共一大会议,向大会报告了山东建立党组织的详细情况,并结合工作开展现状,提出自己的建议。
中共一大后,王尽美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提高,更加坚定了救国救民的革命决心,为表达未来革命“尽善尽美”之心意,他将自己的名字王瑞俊改为王尽美。王尽美回到济南立即开展工作,学习传达中共一大会议精神,号召大家认真学习讨论《共产党宣言》等资料。
在中共中央的支持领导下,王尽美在山东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山东区支部,任书记。王尽美不分昼夜地工作,积极发动群众和组织工人运动,逐渐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
1922年7月,王尽美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这次大会第一次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了中国革命的目标。为了指导中国的工人运动,王尽美与邓中夏、毛泽东等人联系当时中国的现状,一起编写《劳动法大纲》。随后王尽美根据中央指示,在山东广泛建立了党团组织,促进了党的各项工作进展。接着北上开展工农运动,组织参加了京奉路全路工人罢工、开滦五矿大罢工。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王尽美随时面临生命危险,但他毫不畏惧,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
在终日奔波与艰苦的生活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病。在休养了一段时间后,看到革命斗争正在全面开展,特别是工人运动开始进入关键时期,他不顾身体尚未痊愈,毅然投入到革命运动中。先后去北京、济南、青岛、上海、广州等地,深入组织开展工人运动。
1925年春节前夕,王尽美病情加重,吐血晕倒,住进医院。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在病魔缠身的时候,王尽美支撑着虚弱的身体,躺在病床上已经不能拿笔,他不顾病痛让党内同志记录下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
毛泽东对于英年早逝的一大代表王尽美始终挂在心上,对他的家人表达了深切的关怀。在1952年去山东视察的时候,毛泽东意味深长地对山东的有关同志说:“你们山东有个王尽美,是个好同志。听说他母亲还活着,你们要养起来。”1959年,王尽美烈士的遗骨由家乡迁往济南英雄山脚下的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安葬。1969年,毛泽东在党的九大怀念革命先烈,首先提到的就是牺牲的一大代表王尽美。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