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08-29
8月22日,《新型工业化》杂志社在北京主办了第三届产业智能化应用创新推进大会暨第一届数字政务论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等一批业内专家学者齐聚此次盛会,共同研讨产业智能化发展方向。
李新社副主任在会上表示:产业智能化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任务艰巨,工作责任重大,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安全,为了贯彻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和文件要求,有效应对人工智能安全风险,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已经着手在人工智能安全方面进行布局,已经初步具备了在工业互联网上进行检测的相关能力,在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始了安全检测的探索。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李晓华表示:数字经济的增长速度相比于传统的经济、传统的产业,增长速度要快很多。整个的社会,包括企业、个人、政府等等,都处于一个智能化转型的浪潮当中。对于企业来讲,企业的智能化,就目前这个阶段而言,要实现在线化和自动化。
中科院战略研究院的王晓明研究员对产业智能化大背景下汽车产业变革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他认为:汽车产业从产品、制造和使用等方面都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汽车“新四化”的背景下,汽车产业呈现出五个分离,如:车电分离、车控分离、软硬分离、车用分离、车制分离。在分离的基础上,汽车产业又呈现出全新的协同趋势。
会上,来自烽火科技、中航信、戴尔科技、甲骨文公司、深信服、蓝凌软件、国家电网、中建集团、中外运集团、中国铝业、恒天集团等多家国内外企业的产业智能化专家也都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大家最后达成共识:尽管不同行业有着结合行业特征的不同实践,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能技术群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加速产业智能化建设,推动实体产业转型升级,并最终实现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范式转换是大势所趋。
《新型工业化》杂志社工业4.0研究中心主任杨青峰最后对专家的观点进行了总结,他认为:产业智能化是一个社会经济的系统工程,会有一个较为漫长的演化过程,现在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企业要认识到产业智能化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并认识到产业智能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产业范式的根本性转换。为应对正在发生的新工业革命,企业需要采用系统论和思维实验的方法进行思维革命,这样才有可能建设好新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