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 页
  • 重点科研
  • 研究成果
  • 热点专题
  • 研究机构
  • 党群工作
  • 招纳贤士
  • 关于我们
  • 所在位置:首页 > 专家观点

    何小龙:加快可信数链网应用推广,夯实“数字化底座”

    时间:2024-07-02

     导语: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传达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可信数链网作为物理世界的数字映射,能够面向复杂工业系统构建集数据建模、数据治理和数据可信流通于一体的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充分发挥数据要素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核心驱动作用,赋能企业加快实现转型发展。现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关于可信数链网的相关研究与实践内容进行以下解读:

    一、产业数字化加速演进呼唤可信数字基础

    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对产业发展而言,数字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关乎生存和长远发展的“必修课”。加快数字化转型,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抢占产业未来制高点的战略选择,也是我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客观要求,是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随着转型的深入推进,制造业技术应用、产业逻辑等方面,也面临新的形势,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也面临新的需求。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贯彻落实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

    回顾历史,过去我国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全面抢抓信息化发展先机,探索并形成了以两化融合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推动制造业由小变大,取得了历史性成就。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逐渐成为两化融合在新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持续演进升级,有助于推动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促进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加速向更高水平迈进。

    (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拓展产业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演进,为世界各国制造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对于我国而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与发达国家竞争并赶超的重要窗口期。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既有助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同时也将推动我国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最终打造形成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的数字化新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迫切需要

    我国制造业规模已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同时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规模优势不断巩固、体系优势更加凸显。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不仅有助于充分激发信息技术的倍增作用,带动制造业技术进步、管理变革和模式创新;同时也将促进现代网络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加速新模式新业态培育壮大,由此实现我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跃升,加快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同频共振和协调发展。

    (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然面临多方面问题

    现阶段,我国工业化进程较短,工业知识体系尚不完善,企业工业知识和机理模型沉淀不足,数据信息难以有效实现互联与共享,数据价值挖掘与融合应用能力亟需提升,且普遍缺乏有效的数据安全防护手段。在数字化转型实践过程中,企业面临的数据孤岛、内部集成与外部协同能力不足等问题尤为突出,亟需进一步夯实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依托大数据技术提炼总结实体经济复杂系统的管理运营体系和规律,加快推进数字技术与物理系统协同优化。

    二、可信数链网有力支撑产业数字化转型

    可信数链网作为物理世界的数字映射,面向复杂系统构建了集数据建模、数据治理和数据可信流通于一体的可信数据基础设施,能够有效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和数字社会治理提供重要支撑。

    (一)以数据建模为理论基础,支撑构建全要素生产力数据库

    数据建模是可信数链网的重要理论基础,能够对物理世界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表达与传承。以工业领域为例,可信数链网的工业大模型涵盖管理工程体系五力模型和技术工程体系五力模型,形成了面向工业组织复杂系统各层级、各领域的统一建模规范。可信数链网可根据工业统一建模框架,对企业分散在各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进行计算、建模与封装,沉淀为各层级、各领域的生产力数据库,为企业提供反映组织底层关系的数字底座和清晰无歧义的数据表达。

    (二)以数据治理为技术支撑,支撑提升数据智能服务能力

    数据治理是可信数链网的关键技术支撑,能够实现数据资源的采集、传输与要素化。可信数链网利用数字对象体系架构(DOA)和HANDLE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构建了安全高效的数据治理体系,能够支持数据定义、注册与数据关联,实现数据要素化。同时,可信数链网的数据治理体系利用数字对象接口协议(DOIP)以及DOA/HANDLE技术的独立解析体系和原生安全机制,能够提供灵活的数据要素异地、异主、异构开放共享服务,实现数据安全互联,提升数据智能服务能力。

    (三)以数据可信流通为基础设施,支撑加强数据共享、协同与交易

    数据可信流通是可信数链网的核心基础设施,能够促进知识的共享、协同与交易。可信数链网依托数据互操作基础设施(DTREE 4.0),构建了数据互操作可信安全机制,能够从用户端到数据存储端全流程保障数据访问、数据通信、数据生成、数据存储的安全。此外,可信数链网将数字对象(DO)与区块链集成为孪生体,在DTREE的解析节点间构建可信的知识共创核心机制,为区域间、国际间数据治理与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三、基于可信数链网系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聚焦企业管理和生产全局全要素,可信数链网可构建“把脉问诊+对症开方+跟随治疗”端到端的工程实施闭环。具体而言,基于统一的建模框架,通过建设应用可信数链网平台,企业可进一步深挖数据价值,精准识别企业当前能力建设现状和痛点问题,形成能够解决相应问题的场景建设需求,并持续推进场景培育建设。经过积累沉淀,企业将逐步构建完善工业知识体系、数据库资源和图谱化数据对象,通过引入相关生态资源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持续推进数据治理、产业链协同、产品与服务交易、可信标识与溯源等能力建设,实现产品创新、效能升级和竞争能力提升。

    (一)做好把脉问诊,摸清企业发展现状

    通过全局要素建模和预置行业经验模型比对,帮助企业发现问题、找准方向。依据可信数链网统一建模框架,帮助企业建立覆盖管理和技术全要素的、符合当前现状的数字画像,并基于预先嵌入的行业通用经验模型,对企业研发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相关过程、环节和涉及到的生产要素进行系统管理和随动分析,辅助企业找到管理缺失环节和要点,并在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变化时,快速反馈受影响和应优化调整的相关环节。

    (二)实行对症开方,助力企业改造升级

    在面向企业全域全局的数据要素梳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完善企业数据治理能力体系,提升企业数据资源采集传输、存储计算与流通交易能力,进而打造无歧义、无冗余、单一来源的企业生产力数据库,实现由数据资源向数据要素的转化。在此基础上,明确企业数字化水平、短板情况和改进技术路线,进行覆盖局部或全局的改造优化。

    (三)持续跟随治疗,促进企业动态优化

    以自主改进和持续优化为目标,帮助企业提升效益、创新模式。一方面,企业内部,基于覆盖全局、动态优化的数据库建设,有效应对内外部因素扰动,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帮助管理者自主完成生产要素的动态优化配置;一方面,企业之间,通过可信、可追溯、安全的网络系统进行数据交互,加强业务协同与知识共享,激发产业链供应链活力,推进模式创新。

    四、基于可信数链网布局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针对当前产业数字化转型存在的痛点问题,围绕加快可信数链网应用推广,加强数据治理理论体系构建、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服务能力体系建设、协同合作生态培育等相关工作,全面布局增强服务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基础支撑能力。

    (一)完善工业数据治理理论体系

    围绕解决企业工业知识和机理模型沉淀不足等问题,研究完善工业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和数据治理相关理论体系,推动工业可信数据空间实验室建设,联合高校加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夯实产业数字化转型的理论基础。

    (二)夯实工业可信数据基础设施

    聚焦产业数据流通过程中存在的可信安全问题,推动工业可信网络、可信数链网平台、可信数据空间等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帮助企业提高可信基础环境下的数据治理与流通共享水平。

    (三)打造数字化转型一体化服务体系

    面向不同主体数字化转型的多样化需求,构建完善一体化服务体系,加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与推广,拓展提升卫星互联网、数字化碳管理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场景和服务能力。

    (四)培育协同共享生态合作体系

    基于可信数链网、可信数据空间等载体,推动制造企业、平台企业与金融机构加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作,引导数字化转型理论与实践成果融入高校教学体系,以赛展会训等活动汇聚各方资源,增强工业企业、科研机构、技术服务商、金融机构等多方互动交流,培育完善协同共享的生态合作体系。

    (作者:何小龙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


      来源:工信安全之窗